2013年3月16日,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在西陆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成功开通;3月23日,学会在龙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横空出世;3月24日,天马文学网设置“《凉州词》论坛”专栏。在互联网上三个论坛的集中出现,标志着新时代《凉州词》的创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欢迎各位诗词曲联赋的朋友大驾光临“《凉州词》论坛”!欢迎全国各地的同仁网友注册!欢迎交流!欢迎题词赠诗!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2013年3月16日,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在西陆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成功开通;3月23日,学会在龙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横空出世;3月24日,天马文学网设置“《凉州词》论坛”专栏。在互联网上三个论坛的集中出现,标志着新时代《凉州词》的创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欢迎各位诗词曲联赋的朋友大驾光临“《凉州词》论坛”!欢迎全国各地的同仁网友注册!欢迎交流!欢迎题词赠诗!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五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日历 日历

相册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
登录

找回我的密码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有谁在线?
总计有1位用户在线:: 0位注册用户, 0位隐身和 1位游客



[ 查看所有列表 ]


用户同时在线最高记录是85人在周三 19 四月 2017 - 21:50
最新主题
» 多丽•中华嫘祖山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三 18 二月 2015 - 8:28 由 Admin

» 白 明 水调歌头•西安钟楼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六 25 十月 2014 - 23:21 由 Admin

» 伯凤麟 中国母亲河联(576字长联)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一 12 五月 2014 - 22:56 由 Admin

» 题贺"凉州诗词 楹联学会"成立(藏头诗)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三 2 四月 2014 - 17:27 由 蓝蓝天毛振玉

» 苦寻马航 MH370 同胞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六 29 三月 2014 - 18:06 由 蓝蓝天毛振玉

» 五绝·咏“绿野春耕”画意五首(藏头诗)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三 19 二月 2014 - 1:54 由 Admin

» 长江长城,我脸上深深的皱纹(现代诗)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三 19 二月 2014 - 1:50 由 Admin

»  五排·漫吟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六 28 十二月 2013 - 10:11 由 武立之

»  七排·寄赠吕凤鼎先生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周五 27 十二月 2013 - 7:54 由 武立之

本周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本月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统计
论坛共有86位注册会员
最新注册的会员是 巴渝原创文学

我们的会员们总共发布了1115个帖子 在955个主题中
RSS


Yahoo! 
MSN 
AOL 
Netvibes 
Bloglines 


社会化书签

社会化书签 reddit      

在您的社会化书签保存并分享地址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向下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Empty 《对联格律--对联谱》 (续二)

帖子 由 武立之 周五 29 三月 2013 - 20:22

九、马蹄韵与联句的层次性
  对联的联句,有些是一个层次上的,有些是另一个层次上的,这就是联句的层次性。不分清各个联句所属的层次,对马蹄韵的把握,有时就会出差错。
  
  联句通常都只在一个层次上
  所谓“通常”,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看王益吾集陆游句题吴城全楚会馆联(二句):
  
  宾馆喜重逢,同上吴城观落日;
      ○       ●
  乡关渺何处,却寻衡岳望归云。
      ●       ○
  
  这副对联,上联两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两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河南许昌灞陵桥联(三句):
  
  灞桥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而驰,传名不朽;
        ○      ○    ●
  曹魏于今无寸土,赖此绨袍之赠,遗像犹存。
        ●      ●    ○
  
  这副对联,上联三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三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长沙天心阁联(四句):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容我醉;
         ●        ○    ○       ●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        ●    ●       ○
  
  这副对联,上联四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四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刘重威题衡山南岳大庙联(五句):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盖,郁郁乎壮哉!愧小子是匹马征夫,也许碧山探芝术。
      ●        ●     ○        ○       ●
  正沧海横流,问三千年金简玉书,爽爽然在否?更何处访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扫欃枪。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五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五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余不赘举。
  
  联句为并列成分时,有的可能退居第二层次
  并列成分退居第二层次的情况,时或有之,但大都出现在作宾语的时候。如何绍基述志联:
  
  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   ? ̄ ̄ ̄ ̄ ̄ ̄ ̄ ̄ ̄ ̄ ̄ ̄ ̄ ̄ ̄ ̄○       ●
  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难。
      ●   ? ̄ ̄ ̄ ̄ ̄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联合起来作“从”的宾语。这六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就其并列的每个成分而言,皆属第二层次。下联之“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联合起来作“与”的宾语,情形与上联之“天柱”等六个并列成分同。
  
  又陈觉是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细柳;
     ●    ○     ○  ?? ̄ ̄ ̄ ̄ ̄ ̄ ̄ ̄●
  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曲院风荷,六桥细柳”联合起来作“对着”的宾语。这两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下联“旧时帝子,何处人家”联合起来作“想见”的宾语,情形同于上联。
  
  不同层次的联句怎样按马蹄韵安排,完全由作者创作时的考虑所决定
  作者在写对联时,尽管都用的马蹄韵,但对并列成分的处理,却各有差别。
  
  有的凡属第二层次者,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其句脚只作一个平仄处理,平仄标在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上。这样,第二层次就只以一个整体上升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中的停顿,只是节奏性停顿。如刘树屏题南京愚园联: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    ○        ○           ●
  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    ●        ●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末二句之“雨雨风风,清清冷冷”,是并列成分作“不教”的宾语。两个并列成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平仄只标在末句句脚“冷”字下面,“风”字退居第二层次,其平仄隐去不标。这样上联句脚就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则了。如果把“风”字亦独立并上升到第一层次,把其平仄也标出来,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下联“暮”字下不标平仄,情形与上联同。这样,句脚就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又成都望江楼联:
  
  策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
      ○      ●       ○     ○
  西山白雪。
   ●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
      ●      ○       ●     ●
  晋代衣冠。
   ○
  
  这副对联,马蹄韵是按两段安排的。“南浦风光,西山白雪”为并列成分,联合起来作“览”的宾语,在“雪”字下标平仄,这样上联第二段的句脚便符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矩。如果在属于第二层次的“江”字下也标出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草”字下不标平仄,情形同此。这样下联第二段句脚也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有的并列成分,按语法结构尽管应当居于第二层次,但作者并未这样安排,而是将各个并列成分都上升到第一层次,让其句脚都置于马蹄韵之中。如九龙宋城联:
  
  拓地远尘嚣,适吾居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    ●     ●    ○       ○    ●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勿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    ○     ○    ●       ●    ○
  
  这副对联,“园林日永,景物常新”作“喜”的宾语,“柳底莺声,松间鹤影”作“领取”的宾语。“永”与“声”所在句,本皆属第二层次,但上联若不明其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平仄标出来了,其合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的规矩便一目了然。下联“文酒风流,琴棋继兴”作“想”的宾语,“梅花时序,荔子光阴”作“虚掉”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
  
  又吴良桐题四川新蔡东湖香晚斋联:
  
  有这样湖山比邻官舍,五花判别,作此间半日主人,试看他丛竹团烟,残荷战雨;
          ●    ●       ○       ○    ●
  最可怜身世隐抱杞忧,百感中来,忍不住一腔积愤,只落得依栏长啸,对酒当歌。
          ○    ○       ●       ●    ○
  
  这副对联,上联并列成分“丛竹团烟,残荷战雨”作“试看他”的宾语,按理“烟”字所在句应入第二层次。但如归入第二层次,平仄隐没,马蹄韵“仄仄平平仄”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而升入第一层次,把“烟”字的平仄也计算进去,马蹄韵就符合了。下联“依栏长啸,对酒当歌”作“只落得”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同为第二层次,出现两种不同的处理情况,皆因作者当初创作这些对联时考虑不同所致,笔者的分析,无非是指明了这两种情况的存在而已。
  
  有的虽居第二层次,但并列成分的句脚又按马蹄韵安排,于是出现了马蹄韵中又套马蹄韵的情况。
  
  这样的对联,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既自成系统,又融入所在上联或者下联中,与其他句脚一起配套使用,以合马蹄韵在上联或下联的总体运用规则者。如李士廉题四川灌县青城后山联:
  
  览胜且入长坪。问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往事动高吟,
       ○     ○    ●    ●    ○     ○
  千古豪情添绝唱。
      ●
  探奇须登大面。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风光宜细赏,
       ●     ●    ○    ○    ●     ●
  一山幽意论平分。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之“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句脚平仄依次为“平仄仄平”,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因其合起来才能作“问”的宾语,按理这四个并列成分居第二层次,前三句的句脚平仄应当隐去。但这里却不能隐没。因为它们作为上联句脚的一部分,又与上联其他句脚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以合每边七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马蹄韵句脚规则。下联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句脚平仄依次为“仄平平仄”,作“看”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四个并列成分相同。这种情况在合马蹄韵的对联中并不罕见,前面所举的例句中,有的便是如此,只是并列成分不一定都是四项罢了。
  
  另一类是仅自成系统,除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而外,其他并列成分的句脚皆与所在上联或者下联的其他句脚不相干。如闻楚卿题黄山观日峰联:
  
  奇松、怪石、云海、飞泉,是处堪称诗世界;
   ○  ●  ●  △       ▲
  绝色、仙姿、朝霞、夕照,他乡无此好河山。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因皆为名词,中间的顿号皆可去掉,故当合起来作一句看。这样,对联每边皆为两句,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平”,合马蹄韵规则。上联的“奇松、怪石、云海、飞泉”,因只有最后一字“泉”可与上联末字“界”视为同一层次,可以标出平仄,其余“松”、“石”、“海”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是四个并列词语之末字,其平仄为“平仄仄平”,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绝色、仙姿、朝霞、夕照”,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王镇藩题武昌黄鹤楼联:
  
  形势出层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
      △     △    ▲    ▲       △     ▲
  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
  ??   ●    ○    ○    ●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
      ▲     ▲    △    △       ▲     ▲
  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上联“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作“尽教”的宾语,只最后一个“阁”字可与上联其他句脚视为同一层次,标出平仄,其余“首”、“堂”、“阳”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四个并列成分的最末一字,其平仄为“仄平平仄”,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作“只数”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这类对联与上一类对联的不同是,如果将并列成分的句脚成分全视为第一层次,全联马蹄韵的规则就会打破。如闻楚卿这副对联,句脚就会变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本来是有规矩的,就会变得没有规矩了。
  
  这类对联,非马蹄韵用得十分熟练者,不能为之。
  
  十、联句在马蹄韵安排中的特殊处理
  古人在安排马蹄韵时,对联句有如下一些特殊处理。
  
  对重言的处理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有规律地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马蹄韵对重言的处理,亦可分为句脚和句中两类。
  
  句脚重言,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句所用的最后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是相同的。这样的联句,其句脚平仄的处理,有四种方式。
  
  其一,如果句脚重言的若干联句只能作一句看才合马蹄韵时,就作一句看,平仄就计最末一个重言句的句脚。如无名氏所撰一联云:
  
  三千里行路,时骑着驴儿,时骑着马儿,仆仆风尘,又见家乡胜景;
      ●           ○    ○      ●
  十余日居园,或携来浊酒,或携来清酒,杯杯劝祝,难为父老深情。
      ○           ●    ●      ○
  
  这副对联,每边凡五句。若将各句句脚的平仄都标出来,就是“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不合马蹄韵规则。但上联中间二句句脚重言“儿”字,只将平仄标在后一句的“儿”字下,即两重言句句脚只计一个平仄,成为“仄平平仄”,就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了。下联中间二句重言“酒”字,情形相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戴衢亨题故乡祠堂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又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       ●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       ○
  
  这副对联,每边四句。若将各句句脚的平仄都标出来,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不合马蹄韵规则。但上联前三句句脚重言“无名”,下联前三句句脚重言“第一”。若三重言句脚只计其一,将平仄标在第三句的句脚上,全联的句脚为“平仄,仄平”,就合每边二句的马蹄韵规则了。
  
  其二,如果将重言的句脚全部按实计算,也合马蹄韵规,则不标出来可以,都标出来亦可以。如洪秀全题南京太平天国王府联: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归化日;
     ○    ○       ●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    ●       ○
  
  这副对联,上联前二句句脚重言“妖”字,下联前二句句脚重言“怒”字。两句作一句计,句脚为“平仄,仄平”,合每边二句的马蹄韵规则。若重言的两句句脚都计平仄,便为“平平仄,仄仄平”,又合每边三句的马蹄韵规则。
  
  又杭州孤山俞楼联:
  
  前有王氏,后有俞氏,同为昭代经师,争并世千秋,吴越他年分俎豆;
     ●    ●      ○     ○       ●
  昔之随园,今之曲园,具足邻邦文献,赖此楼一筑,湖山本地借风光。
     ○    ○      ●     ●       ○
  
  这副对联,上联首二句重言“氏”字,下联首二句重言“园”字。两句作一句计,全联句脚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若重言的两句句脚都计平仄,则全联句脚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又合每边五句的马蹄韵规则。
  
  其三,重言的句脚都得独立看待,才合马蹄韵。如闻楚卿题丰县名胜古迹古城巡礼联:
  
  黄金洞,土皇城,洞洞城城,开发旅游能创汇;
    ●   ○    ○       ●
  高乐山,大田坝,山山坝坝,经营规划可生财。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句。中间二句,上联重言“城”字,下联重言“坝”字。重言的句脚都计平仄,全联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完全合马蹄韵规则。如果重言句有一句句脚不计平仄,句脚为“仄平仄,平仄平”,就与马蹄韵不相干。
  
  又刘振威辛未春日抒怀联:
  
  为事业苦,为爱好忙,长苦长忙,休因己苦忙埋怨;
     ●    ○    ○       ●
  不图虚名,不谋私利,薄名薄利,莫与人名利相争。
     ○    ●    ●       ○
  
  这副对联,每边也四句。中间二句上联重言“忙”字,下联重言“利”字。重言的句脚都计平仄,上联为“仄平平仄”,下联为“平仄仄平”,完全符合马蹄韵规则。如果重言句脚有一句不计平仄,句脚为“仄平仄,平仄平”,则与马蹄韵相违。
  
  其四、有时重言的若干联句,若在语意上分属前后两段,则不能简单地只计最后一句句脚的平仄,而应酌情分段处理。如陈逢元题新都桂湖香世界联:
  
  二亩半在邑,二亩半在田。∥莫管是邑是田,海阔天空,一花一世界;
      ●     ○       ○    ○     ●
  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何如不来不去,神行官止,千树千菩提。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凡五句。上联之“二亩半在田”显然与前一句构成一段,“试问是邑是田”显然与后两句构成一段。这样,重言“田”字的这两句句脚都得独立计算,两个“田”字的平仄都得标出来。前一个“田”字的平仄标出后,第一段句脚的平仄为“仄平”,第二段句脚的平仄为“平平仄”,分别合每边二句和每边三句的马蹄韵规则。下联句脚重言“去”字的两句,情形相同,平仄相反。
  
  句中重言,就是将相同的字或者词有规律地用于联句之中。既可用于一句,亦可跨句。其平仄的处理,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与所在句的其他词语统一安排平仄。所在句是几言,就与几言句的平仄协调一致。如马一浮赠丰子皑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
  日月楼中日月长。
  ●●○○●●○
  
  这副七言联,上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重言的“星河”二字皆为平声,处于联中两个“平平”的位置,与所在句的平仄协调一致,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重言的“日月”二字皆为仄声,处于联中两个“仄仄”的位置,与所在句的平仄亦协调一致。
  
  又周叔强题岳麓书院联: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 ○○●●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 ●●○○
  
  这副对联,上联重言“院”、“山”二字,下联重言“人”、“道”二字。“院”与“道”为仄声,皆在句中仄字位,“山”与“人”为平声,皆在句中平字位,与所在四言句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统一协调,没有任何打破。
  
  有些重言,其平仄显然是随所在句的句中平仄来安排的,但是有所打破。隔字重言者,就至少要打破一处地方。如陶澍题上海豫园三穗堂联: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
  
  在这副对联中,重言的两个“非”字中间只隔一个“我”字,重言的两个“在”字中间只隔一个“山”字。单以“非我非鱼”和“在山在水”来说,都是四言。既为四言,不是“仄仄平平”就是“平平仄仄”。不管是哪一种平仄格式,第一和第三字的平仄都是不相同的。“非”和“在”之重言正好处于第一字和第三字,这样第一个“非”字和第一个“在”字,平仄就必然要打破规则。好在这个位置的平仄可平可仄,这种打破不算破律。
  
  其二,是未与所在联句的句中平仄统一协调。这种情况,其平仄安排,就要看重言的词语是否形成对称结构。如果不形成对称结构,则只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例如:
  
  无口有口口代口,
  ○●●●●●●
  是人非人人牵人。
  ●○○○○○○
  
  这副对联因受“口”、“人”重言的影响,其平仄上联为“平仄仄仄仄仄仄”,下联为“仄平平平平平平”,皆不合马蹄韵七言句的平只要求。但“无”为平声,“是”即为仄声,“口”为仄声,“人”即为平声,“有”为仄声,“非”即为平声,“代”为仄声,“牵”即为平声,上下联平仄相反。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形成对称结构,则不仅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对称结构中非重言的词语,因已形成自对,平仄亦要相反。看简应人自挽联:
  
  忽然有,忽然无,纵完成上寿百年,莫非做梦;
  ●○● ●○○
  何处来,何处去,倘果信轮回一说,更要伤心。
  ○●○ ○●●
  
  这副对联中,“忽然有”与“忽然无”为对称结构,“何处来”与“何处去”为对称结构。“忽然有”为“仄平仄”,“何处来”即为“平仄平”, “忽然无”为“仄平平”,“何处去”则为“平仄仄”,上下联平仄相反。此外,对称结构中的非重言部分,“有”和“无”自对,“有”——仄声,“无”——平声,“来”和“去”自对,“来”——平声,“去”——仄声,平仄也是相反的。
  
  句中重言的情形,是非常复杂的,有一连跨数句重言者,有若干词语交替重言者,有单以虚字重言者,有长结构重言者,等等。不管属何种重言,上述处理规则都是适用的。若重言不遵守上述处理规则者,即为破律。若不受马蹄韵约束者,那又当别论了,下文会说到这个问题。
  
  对感叹成分的处理
  对联句中感叹成分的处理,有两种方式。这里讲感叹成分,是因为并非只是叹词一种。有些表示感叹的词语,作用与叹词相同,也包括在内。
  
  感叹成分在联句中,即使独立运用,一般不算句。因此其韵脚的平仄一般也忽略不计。如四川蒲江县凤公祠联:
  
  吁!造物不仁耶?红亭子夜殒天星,青海湾晨飞刀雨。推将军大树,泣山鬼秋风。
        ○       ○       ●     ●     ○
  剩此苍苍莽莽破乾坤,我欲呼四百亿兆国民同声一哭。
        ○             ●
  噫!钦使非死耳。马革尸馨香锦里,麟图像俎豆燕京。哀玉柱西倾,博丹纶北沛。
        ●       ●       ○     ○     ●
  换来烈烈轰轰好恤祀,公将亘十二万年浩劫正气犹生。
        ●             ○
  
  这副对联,每边八句。除“吁”、“噫”二句而外,上联句脚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句脚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合马蹄韵规则。如果上联将“吁”的平仄计上,前三句句脚就会出现三平相连,下联将“噫”的平仄计上,前三句句脚就会出现三仄相连,这样,反而把马蹄韵打破了。故“吁”和“噫”二字尽管独立成句,其平仄仍不能计算。
  
  但是也有叹词计算平仄者。如樊萌荪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    ●      ●      ○ ○      ●
  当日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六句,中间的“嘻”、“噫”二字如果不算句也不计平仄,全联句脚就会出现两仄夹一平(上联)和两平夹一仄(下联)的情况,从而打破马蹄韵的规则,如果“嘻”、“噫”算句也计平仄,全联句脚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与马蹄韵的规则相符。
  
  对叠词的处理
  叠词的特征,是一个词(通常就是一个字)不间断地重复使用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象声词等,都可以叠用。对联中,这几类叠词都有。本节所举的例子主要是动词、叹词和象声词这几种。它们在对联中是否只作一个字看,与不与前后的联句断开,应视情况而定。至于平仄,则一般不计。看钟耘舫六十自寿联中的两段(上下联各一):
  
  ……罢罢罢,从此卷旗收伞,要利刀阔斧,斫尽情根,秘诀灵符,消除慧业,……
             ●     ●    ○    ○    ●
  ……哈哈哈,假饶乞借斧柯,当倾泻银河,湔除肮脏,掀翻玉轴,搜检贞元,……
             ○     ○    ◎    ●    ○
  
  这两段每边各五句。“罢罢罢”与“哈哈哈”应与前后的联句断开,且不作一个字看。把“罢罢罢”与“哈哈哈”除开,上段句脚为“仄仄平平仄”,下段句脚为“平平仄仄平”(虽“脏”字出于无奈当仄而用平,但句脚显然是按“平平仄仄平”来安排的),合马蹄韵规则。如果把“罢罢罢”和“哈哈哈”最后一个字的平仄计算并且标出,上段开头句脚会出现三仄相连,下段开头句脚会出现三平相连,马蹄韵将被打破。
  
  又钟耘舫题成都望江楼联中的两段:
  
  ……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栏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这两节每边七句。“问问问”和“看看看”,均应只作一个字看待,且不宜与其后的联句断开。这样,“问问问这半江月”就成了“问这半江月”,“看看看那一块云”就成了“看那一块云”,非常通畅,对这两段句脚“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之合马蹄韵变格,亦无干扰。只是一个“问”和“看”在修辞色彩上没有三个“问”和“看”那样具有强调性罢了。笔者在《中国长联三百三》等书中,曾将“问问问”和“看看看”同后面的联句断开,不少联书也这样处理,现在看来,还是不断开为好。
  十一、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
  对联句脚和句中的平仄安排,亦有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者。所谓“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是说能安排来合马蹄韵(如尽量将某些专名按其平仄放到相应的位置上)者,当然好;实在无法安排的,也不必硬拿马蹄韵去要求。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至少有七种。这就是句脚押韵者,拆词分总者,多句连引者,专名嵌入者,句脚越递者,依序排列者,和多技巧混用者等。
  
  句脚押韵者
  句脚押韵,即句脚有规律地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如何淡如先生题广东佛山“春色赛会”联: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   ●       ●      ●      ●   ●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   ○       ○      ○      ○   ○
  
  这副对联,象一首曲。上联句脚全押仄(入)声(陌锡职韵。《诗韵合壁》:“陌,古通锡职。”),下联句脚全押平声(尤韵),皆无平仄交替,自然与马蹄韵无缘。
  
  又王钟璘七十二岁题照儿孙联:
  
  顾影费吟哦,风风雨雨,总算煎熬过。诚可笑、骨未换,胎未脱,棱角未消磨,戆直
      ○          ●           ●     ○
  其顽,依然故我。错中错,岁月枉蹉跎,辛酸满腔凭谁说?治乱非关我,兴亡莫奈何,饿
      ●   ●     ○       ●     ●     ○
  了吃,渴了喝,困了和衣卧;
     ●     ●
  立身求长进,子子孙孙,务须认识清。不能忘、书要通,理要明,语言要审慎,勤劳 
      ●          ○           ○     ●
  节俭,效法贤人。真里真,精神常振奋,责任压肩够你拼!当灾好救人,惹祸休逃命,贫
      ○   ○     ●       ○     ○     ●
  毋移、富毋淫,威毋屈膝行。
     ○     ○
  
  这副对联,上联主要是歌苛箇三韵,兼用屑曷等韵,下联主要是真震与庚映四韵,兼用问侵等韵,且平、去、入通押,用韵很宽,似用方言来写的。尽管有平仄交替,但受押韵的限制,并无规律可寻。因此,也与马蹄韵无关。
  
  拆词分总者
  拆词分总,指的是作为总述部份的词语,直接拆开又作为分述部份的情形。在用此种技巧的对联中,有一部份可以不受马蹄韵的约束。如武承谟题无锡大堂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    ○    ○          ○    ●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    ●    ●          ●    ○
  
  这副对联,上联首句之“功名”是总,第二句之“功”与第三句之“名”之分。表示分的“功”和“名”,是由表示总的“功名”一词两字直接拆开而成的。“功名”两字的平仄决定了后两句句脚的平仄。“功名”二字皆是平声,这样,第一、二、三句句脚便都是平声,马蹄韵便无从说起。下联首句之“父母”,情形与“功名”同,唯平仄相反。
  
  多句连引者
  多句连引,是指不间断地引用口语中的某些成句或者书面作品中的某些原文。因为口语中的成句或者书面作品中的原文,其创作之始,未必就有运用马蹄韵的意识,对联从中摘用的一些句子,要它们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就不能不出现困难。
  
  多句连引,细察之,仍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脚平仄可合马蹄韵而句中平仄不合者。如民国元年新春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 ○●○●▲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 ●●●●△
  
  这副对联,如果将“理”与“年”的重言作两个看,则全联的句脚为“平仄仄,仄平平”,合每边三句的马蹄韵变格。如果将“理”与“年”的重言只作一个看,则全联的句脚为“平仄,仄平”,合每边两句的马蹄韵正格。上联末二句平仄相同,下联末二句的平仄也相同。但上联末二句的平仄为“平仄平仄仄”,下联末二句的平仄为“仄仄仄仄平”,与五言句的平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均不合。若不是引用成句,就要算破律,不能允许。
  
  又杭州岳庙联:
  
  天下太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 ○○●●△ ⊙○⊙●▲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 ●●○○▲ ●●◎⊙△
  
  这副对联,上联是引岳飞说过的一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但将末句省“矣”之后提为首句,在次序上作了颠倒。下联是引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四句中的三句,首句省去了“有”字并改“天地”为“乾坤”。正因为作了这些技术处理所以上下联句脚才合“平平仄,仄仄平”这一每边三句的马蹄韵规则。但“天下太平”为“平仄仄平”,已打破了四言句“仄仄平平”的格式。“武臣不惜死”为“仄平仄仄仄”,“在上为日星”为“仄仄平仄平”,亦打破了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与“仄仄仄平平”的格式。如果说“平仄仄平”按“一三五(字)不论”还说得过去,那么,“仄平仄仄仄”与“仄仄平仄平”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若不是引用原文,就要算破律,也不能允许。
  
  另一类是句脚平仄与句中平仄皆不合马蹄韵者。如敏斋氏题杭州道村刘更生别业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梦得陋室留铭,如斯鸟革翚
  ○○●○▲ ●●●○△ ○●●○△ ●○○●△       △
  飞,似较胜中山旧宅;
  △       ▲
  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庾开府小园作赋,即此蚊眉蜗
  ○●●●▲ ●○●●▲ ○●○●△ ○○●○▲       ▲
  角,可能同新野安巢。
  ▲       △
  
  这副对联,上联前四句连引刘禹锡《陋室铭》,句脚为“仄平平平”,下联前四句连引庾子山《小园赋》,句脚为“仄仄平仄”,皆不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由于刘、庾的作品均未按马蹄韵写作,此联几句连引,也不能与马蹄韵的规则相符。
  
  专名嵌入者
  专名嵌入,指专有名词嵌入联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文章著作名等。因在取这些名字之时,一般都只考虑其含义而不考虑其平仄,若全名引入联中,有时要合马蹄韵的规则就比较困难。看周伯政题纪念吴獬百五十周年冥诞联:
  
  受知于潘祖荫,见重于张香涛,五十年教馆先生,自古文章憎命达;
  ●○○○●▲ ⊙●◎◎○△ ●●○●●○△ ●●○○○●▲
  问字有曹典球,学诗有李澄宇,三千个及门弟子,从来真谛尚心传。
  ⊙●●◎⊙△ ●○⊙⊙◎▲ ○○●⊙○●▲ ○○◎●●○△
  
  在这副对联中,嵌入了“潘祖荫”、“张香涛”、“曹典球”、“李澄宇”四个人名。如果人名不嵌于句脚,则只看合不合所在位置的句中平仄就行了。这四个人名嵌于句脚,则首先就要看其最末一字的平仄,是否合马蹄韵句脚规则的要求。作者在安排这四个人名时,为句脚合马蹄韵,是费了苦心的。如“香涛”本是张之洞的号,“澄宇”本是李洞庭的字,就不用其名而改用其号、其字。这样,“张之洞”与“李洞庭”两名中“洞”字相重也避开了。但是,除“潘祖荫”为“平仄仄”,完全合所在位置的句中平仄而外,“张香涛”为“平平平”、“曹典球”为“平仄平”、“李澄宇”为“仄平仄”,均不完全合所在位置的句中平仄。照顾了句脚又无从照顾句中,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名字既定,不合平仄的字无从更改,只好不作强求。
  
  句脚越递者
  句脚越递,指一个联句的句脚,跨过另一联句,又去作再下一个联句的句脚。
  
  为单字越递者,如夏姚成题四川安岳圆觉洞联: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
     ○    ○    ○    ○     ○     ○
  圆方岂可随心变。
      ●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
     ●    ●    ●    ●     ●     ●
  觉悟缘由阅世来。
      ○
  
  这副对联之前四句,上联为“圆”、“方”二字单字越递,造成四平连用,下联为“觉”“悟”二字单字越递,造成四仄连用,都无从与马蹄韵规则相合。此联还用了其他技巧,所以后面几句也不合马蹄韵。
  
  为双字越递者,如禹之谟挽陈天华、姚宏业联:
  
  杀同种是湖南,救同种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应首湖南。义士竟轻生,
       ○       ○     ●    ○     ○
  双棺赎得湖南罪。
      ●
  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建虏入关,已亡汉族。国民不畏死。
       ●       ●     ○    ●     ●
  一举能张汉族旗。
      ○
  
  这副对联,上联前四句,“湖南”二字先重言后越递,句脚为“平平仄平”。下联前四句,“汉族”二字情形与“湖南”同,平仄相反。都打破了马蹄韵规则。
  
  依序排列者
  依序排列,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顺序,或时间先后,或位置高低远近,或其他逻辑顺序,依次排下去。这样,事物的名称或者说表达事物的词语,碰上什么就是什么,无从颠倒,无从改换(除非有多个别名可供选择)。排列的结果,句脚和句中平仄便不一定与马蹄韵相符。如成都青羊宫照壁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 ●○△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 ●●●△
  
  这副对联,以句脚平仄而言,上联“一”、 “二”、 “三”、“万”,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句脚为“仄仄平仄”,下联“地”、“天”、“道”、“自然”,也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句脚为“仄平仄平”,上下联都不合马蹄韵。句中平仄也是碰上什么就是什么,不便按三、四言句的规则去要求。
  
  又罗闰章题湖南桃花源联: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
        △ ○○▲ ●○△ ●●▲ ○○△           △
  都是名山知己。
     ▲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
        ▲ ●○△ ○○▲ ●○▲ ○○▲           ▲
  未免桃花笑人。
     △
  
  在这副对联中,第二、三、四、五句属按顺序排列者。因陶渊明作的是《桃花源记》,王维(辋川)作的是《桃源行》,李白作的是《奉饯十七翁卅四翁寻桃源洞序》,三人又依先后排列,故上联第二、三、四句句脚之“记”、“行”、“序”不能倒换。韩愈作的是《桃源图》,按时间韩愈只能排在陶、王、李三人之后,第五句之“歌”字若换成“图”字也是平声,这样这四句的句脚为“仄平仄平”都无从更改。下联之“秦”、“汉”、“魏”、“晋”皆朝代名,亦依先后顺序排列,其四字作句脚之平仄为“平仄仄仄”,也无从更改。既上下联这四句句脚都只能这样,要合马蹄韵也不可能。句中平仄因受人名和作品名的限制,打破三言句规则之处也颇多。
  
  某些多技巧混用者
  多技巧混用,并不一定就违反马蹄韵。但若混用而无法协调平仄,就有可能出现违反的情形。将重言、混异、换位混用者,即是如此。
  
  重言,就是在一联(或上联或下联)中多次重复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混异,就是故意把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放在同一联中,使听起来难分,看起来明白。换位,就是颠倒字的排列顺序。句脚重言不一定就会与马蹄韵相悖,在第十部分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但若与混异、换位等技巧搅在一起,句脚无从按“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安排,马蹄韵就会被打破。看某公撰述总董先生联: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
      ●      ●      ○          ●    ●
  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名之曰懵懵懂懂。
   ●    ○       ●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以女先生交接男先生,生未得先,
      ○      ○      ●          ○    ○
  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    ●       ○
  
  这副对联,上联句脚先两次重言“董”字,然后又将“总董”二字换位使用,而“董”字也作第三次重言,并与“懂”字音同字殊构成混异,虽非押韵,要再顾及马蹄韵,就不可能了。下联之“先”、“生”、“牲”三字情形一样,唯平仄相反,且“总董”迭韵而“先生”不迭韵而已。
  
  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虽然肯定不只上述七种,这里举述七种,也算述其大要了。
  
  十二、用马蹄韵规则指导断句与改错
  古人和今人写对联,只要借书法写出来的,不管是否上楹柱,皆不断句。过去出的一些联书,一般也是不断句的。而今加以标点重印,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方便。由于作者许多都是按马蹄韵来作对联的,如果标点者不懂马蹄韵,完全凭直感,盲目性很大,不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不按马蹄韵写作的对联,比比皆是。给它们断句,一般无规律可循。按马蹄韵写作的对联,由于句脚安排有很强的规律性,句中平仄也很配套,这就有可能根据马蹄韵的规则来断句。不过,即使对那些符合马蹄韵的对联,怎样断句才合适,也应视情况而定。
  
  断句的方法是,从句脚看是否符合马蹄韵的规则,如果不符,则看是根本未按马蹄韵写,还是按马蹄韵写的而小有打破。若只是小有打破,再去寻找其打破的原因,针对情况加以改正。句中平仄有错者,只要句断好了,也容易检查出来。下面分四种情况进行叙述。
  
  句可断可不断者
  有的联句,可以分作两句,也可合为一句。不管是分是合,都合马蹄韵。对这样的联句,断与不断可以随意。如齐梅麓题江苏宜兴周处庙联,有的作每边四句断:
  
  朝有奸党,岂能成将帅之功,若教仗钺专征,蛟虎犹非对敌手;
     ●       ○      ○       ●
  世无圣人,不当在弟子之列,谁信读书折节,机云曾作抗颜师。
     ○       ●      ●       ○
  
  这样断句,句脚平仄合马蹄韵“仄平平仄,平仄仄平”的规则。
  
  有的又作每边三句断:
  
  朝有奸党岂能成将帅之功,若教仗钺专征,蛟虎犹非对敌手;
            ○      ○       ●
  世无圣人不当在弟子之列,谁信读书折节,机云曾作抗颜师。
            ●      ●       ○
  
  这样断句,上联句脚为“平平仄”,下联句脚为“仄仄平”,也符合马蹄韵的规则。
  
  又曾广照题南京莫愁湖光华亭联,有的作每边六句断: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
      ○       ●    ●    ○       ○
  燕息能留千古迹。
      ●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
      ●       ○    ○    ●       ●
  莺花犹是六朝春。
      ○
  
  这样断句,句脚平仄合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规则。
  
  有的又作每边五句断: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    ●    ○       ○       ●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    ○    ●       ●       ○
  
  这样断句,句脚平仄合马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规则。
  
  周处庙联和光华亭联,两句合为一句之后,语意都很连贯。但由于联句变得比较长,念读时中间仍需作节奏性停顿,其停顿的地方,仍在原断句的地方。因此,断开比不断开要好。但是无论是分是合,对句中平仄皆无影响。
  
  并列词语,也有断开的和不断开的。如果并列项不太多,中间不断开者,其合马蹄韵规则会显得更加明显。对比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这副对联每边两句,句脚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则。但首句中间加进两个顿号将并列成份点开,联句的数量就有点搅杂。再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首句中的两个顿号去掉了,读起来更顺畅,其句脚合马蹄韵每边二句的平仄特点,一目了然。
  
  并列词语每项只有一个字的,这一点更为突出。陶行知先生题上海育才学校联,有人作如是断: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
  
  这副对联每边一句,并列的词语有六个,中间用了五个顿号。若按此种断句方式来念读,前五个并列成分之后,都要作一短暂的停顿,这样不仅看起来搅扰,读起来不顺畅,甚至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再看: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
           ●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
  
  把首句的五个顿号去掉,其句脚之合马蹄韵每边一句的规则,眉目很清楚,读起来也一气贯通了。
  
  如果并列的词语太多,即使并列的项多为单个字,中间不作小的停顿,一口气念不下来,则尽管看起来有些搅杂,中间也只能用标点断开。如北京安徽会馆戏台联,每边两句,首句并列成份皆达十三个之多,出于无奈,就只好这样断:
  
  安、庐、凤、颖、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       ●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       ○
  
  有人建议对联中个别词语略加换位,作如下断句:
  
  安庐凤颖,徽宁池太,广六泗滁和,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    ●     ○    ○       ●
  金石竹丝,土革木匏,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    ○     ●    ●       ○
  
  这样处理,自然既便于标点,又合马蹄韵每边五句的规则。但这又与修改联系在一起了,下文还会来谈这个问题。
  
  句必须点断者
  所谓句必须点断者,就是指不断句就会打破马蹄韵规则的情形。碰到这种情形,就应当坚决点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语,用在这里也合适。如某人挽女婿联,有人作如下断句者:
  
  富贵等浮云,卅余年鹏抟豹变终成幻想。一抔土埋没了热心肠。杜鹃啼血天地空,
      ○           ●         ○       ○
  谁教尔英雄气短!
      ●
  光阴如过客,廿八日鹤驭鸾骖顿赴仙乡。未亡人诉不尽真愁苦,黄鹄悲歌鬼神泣,
      ●           ○         ●       ●
  徒使我儿女情长。
      ○
  
  这副对联,上联之“鹏抟豹变终成幻想”虽然都是说明“卅余年”的,但这样作一句,“变”字的句脚地位便没去了。下联之“鹤驭鸾骖顿赴仙乡”虽然都是说明“廿八日”的,但这样作一句,“骖”字的句脚地位也没去了。结果,全联句脚平仄成了“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打破了马蹄韵的规则。
  
  正确的断法应当是:
  
  富贵等浮云,卅余年鹏抟豹变,终成幻想,一抔土埋没了热心肠。杜鹃啼血天地空,
      ○       ●    ●         ○       ○
  谁教尔英雄气短!
      ●
  光阴如过客,廿八日鹤驭鸾骖,顿赴仙乡。未亡人诉不尽真愁苦,黄鹄悲歌鬼神泣,
      ●       ○    ○         ●       ●
  徒使我儿女情长。
      ○
  
  这样断句,句脚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与每边六句的马蹄韵规则相符。
  
  又薛瑞璜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联:
  
  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惟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苍茫蛮触苦纷争,东坡而后谁称
      ○     ●           ○       ○
  达者?
   ●
  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要开拓万古心胸且登绝顶,俯仰乾坤皆戏剧,赤壁之游见其
      ●     ○           ●       ●
  道乎!
   ○
  
   这副对联,上联之“终无尽期”是陈述“酷爱一江风月”的,二者似乎可以作一句而不断开。但这样“月”字的句脚地位便没有了。下联的“且登绝顶”表示“要开拓万古心胸”的结果,二者似乎也可以作一句而不断开,但这样“胸”字的句脚地位也没有了。结果,全联句脚成了“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打破了马蹄韵的规则。
  
  正确的断法应当是:
  
  什么为功名,什么为富贵,惟酷爱一江风月,终无尽期。苍茫蛮触苦纷争,东坡而后谁
      ○     ●       ●    ○       ○
  称达者?
  ●
  何必有诗赋,何必有酒鱼,要开拓万古心胸,且登绝顶。俯仰乾坤皆戏剧,赤壁之游见
      ●     ○       ○    ●       ●
  其道乎?
  ○
  
  这样断句,句脚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便合每边六句的马蹄韵规则。
  
  句不能点断者
  所谓句不能点断者,是指点断就会打破马蹄韵规则的情形。碰到这种情形,就不能点断。如四川仁寿艳阳洞联,有人作如是断:
  
  持螯,持酒,蓬莱到处即神仙。张天师奥术难求,洞府徒劳窥偶像。
   ○  ●       ○       ○       ●
  学画,学书,草莽生涯原翰墨。文刺史残碑安在,山隈空白溯乡贤。
   ●  ○       ●       ●       ○
  
  这副对联,每边断作五句。上联句脚为“平仄平平仄”,下联句脚为“仄平仄仄平”,不合马路韵规则。所以如此,在于把句首不当断开的两个并列成份断开了。
  
  正确的断法应当是:
  
  持螯持酒,蓬莱到处即神仙。张天师奥术难求,洞府徒劳窥偶像。
     ●       ○       ○       ●
  学画学书,草莽生涯原翰墨。文刺史残碑安在,山隈空自溯乡贤。
     ○       ●       ●       ○
  
  这样断句,全联句脚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便符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
  
  又河南登封县嵩阳书院联,有人作如下断句: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   ○     ○       ●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缠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   ●     ●       ○
  
  这副对联,每边断作四句。虽下联句脚为“平仄仄平”,与马蹄韵相合,但上联句脚为“平平平仄”,却与马蹄韵相违。
  
  正确的断句应当如此: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     ○       ●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缠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     ●       ○
  
  这样断句,全联句脚为“平平仄,仄仄平”,就符合每边三句的马蹄韵规则了。
  
  有一种情形应当注意,就是有的对联,单从句脚上看,其中的某一句不断开合马蹄韵,断开也合,似乎可断可不断。但从内容上看,就不能断句了。蒋仕铨题扬州梅花岭史(可法)忠正公祠联,其首句的断法就有分歧。
  
  一种断法为每边三句: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    ○       ●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收岭上梅花。
         ●    ●       ○
  
  另一种断法为每边四句: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     ○    ○       ●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收岭上梅花。
    ○     ●    ●       ○
  
  断为三句者,上联句脚为“平平仄”,下联句脚为“仄仄平”。断为四句者,上联句脚为“仄平平仄”,下联句脚为“平仄仄平”。两种断句都合马蹄韵规则。若按前一种断法,首句就当理解为与社稷共存亡的只有扬州,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嘉定也是。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同一年即1645年发生的。这样,前一种断句尽管合马蹄韵,也不合适了。而扬州的“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即史可法的祠墓和精神,这一点却为嘉定所无。所以后一种断句是可取的。有的书将“伴收”作“伴取”,可能是“取”字的草书与“收”字相近所误,但“取”字不妥,违反马蹄韵句中平仄运用规则。
  
  还有一种情形也应当注意,就是有的联句本来断开就会打破马蹄韵规则,但因其句子太长,一口气读下去比较费力,只好在中间适当的位置断开一下。顾复初题成都望江楼联即是一例。这副对联本当这样断句: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            ○       ●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弦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            ●       ○
  
  这样断句,句脚为“平平仄,仄仄平”,符合每边三句的马蹄韵规则。但中间一句较长,人们一般都作四句断: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             ○       ●
  锦城通咫足,听纷纷弦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             ●       ○
  
  这样断句,如果把上联的“涛”字和下联的“管”字句脚平仄亦标出,全联句脚为“平仄平仄,仄仄仄平”,马蹄韵就打破了。这副对联,只能够按三句理解,而把“涛”字与“管”字后的停顿视为权宜处置,此两句的句脚平仄也忽略不计。如果一定要计,则上下联首句必须单独作一段,全联作段合式看待。但这样因“涛”与“管”后语势上不大停得住,毕竟有些牵强。
  
  因句子长而于中间作权宜性断句的对联,时或有见,断出的联句,其句脚都可以像“涛”、“管”这样处理。
  
  改错
  下面的病例,都是在阅读联书的过程中随手拾记的。有毛病的对联很多,这里只择释一些用马蹄韵检查发现的例子。其中大多属于联句错断,故放在这一部分中叙述。还有出自其他原因而打破马蹄韵的,也适当述及。
  
  病例一:
  
  初地总非真斜月,半规侵佛国;
        ●     ●
  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酬诗王。
        ○     ○
  
  这副对联题于陕西长安杜公祠,某书作如是断句。从句脚上看,“仄仄,平平”为变格,也过得去。但这样断句,全联四句均不可理解。用马蹄韵规则检查之,便发现其所以如此,是把“斜月”与“寒泉”都断到上一句去了。
  
  改正:
  
  初地总非真,斜月半规侵佛国;
      ○       ●
  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酬诗王。
      ●       ○
  
  这样断句,全联句脚为“仄平,平仄”,完全合马蹄韵每边二句的正格,意思也豁然明白了。“酬”字平仄不合,错否待考。
  
  病例二:
  
  成功不居大,丈夫当若是也;
      ●      ●
  有德则祀我,国家礼亦如之。
      ●      ○
  
  这副题于黄兴墓的对联,某书作如是断句。上联句脚为“仄仄”,下联句脚为“仄平”,与每边两句的马蹄韵规则不合。再说上联既言“成功不居大”,下联又说“有德则祀我”,亦自相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上下联第二句首字均断到第一句末尾去了。
  
  改正:
  
  成功不居,大丈夫当若是也;
     ○       ●
  有德则祀,我国家礼亦如之。
     ●       ○
  
  这样断句,矛盾没有了,全联句脚为“平仄,仄平”,亦合每边二句的马蹄韵正格。
  
  病例三:
  
  章贡会双流,俯仰沧桑大地,风云天外起;
      ○      ●     ●
  高台收八景,依稀城廓故乡,烟雨梦中来。
      ●      ○     ○
  
  这副对联题于江西赣州八景台,某书作如是断句。从句脚上“平仄仄,仄平平”为变格,也过得去,但上下联中间二句不好理解。用马蹄韵规则检查,乃是将末句前两字“大地”和“故乡”都断到上一句去了。
  
  改正:
  
  章贡会双流,俯仰沧桑,大地风云天外起;
      ○    ○   
武立之
武立之
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

帖子数 : 423
注册日期 : 13-03-2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