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在西陆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成功开通;3月23日,学会在龙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横空出世;3月24日,天马文学网设置“《凉州词》论坛”专栏。在互联网上三个论坛的集中出现,标志着新时代《凉州词》的创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欢迎各位诗词曲联赋的朋友大驾光临“《凉州词》论坛”!欢迎全国各地的同仁网友注册!欢迎交流!欢迎题词赠诗!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2013年3月16日,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在西陆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成功开通;3月23日,学会在龙网主办的“《凉州词》论坛”横空出世;3月24日,天马文学网设置“《凉州词》论坛”专栏。在互联网上三个论坛的集中出现,标志着新时代《凉州词》的创作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欢迎各位诗词曲联赋的朋友大驾光临“《凉州词》论坛”!欢迎全国各地的同仁网友注册!欢迎交流!欢迎题词赠诗!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四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日历 日历

相册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
登录

找回我的密码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有谁在线?
总计有17位用户在线:: 0位注册用户, 0位隐身和 17位游客



[ 查看所有列表 ]


用户同时在线最高记录是85人在周三 19 四月 2017 - 21:50
最新主题
» 多丽•中华嫘祖山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三 18 二月 2015 - 8:28 由 Admin

» 白 明 水调歌头•西安钟楼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六 25 十月 2014 - 23:21 由 Admin

» 伯凤麟 中国母亲河联(576字长联)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一 12 五月 2014 - 22:56 由 Admin

» 题贺"凉州诗词 楹联学会"成立(藏头诗)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三 2 四月 2014 - 17:27 由 蓝蓝天毛振玉

» 苦寻马航 MH370 同胞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六 29 三月 2014 - 18:06 由 蓝蓝天毛振玉

» 五绝·咏“绿野春耕”画意五首(藏头诗)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三 19 二月 2014 - 1:54 由 Admin

» 长江长城,我脸上深深的皱纹(现代诗)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三 19 二月 2014 - 1:50 由 Admin

»  五排·漫吟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六 28 十二月 2013 - 10:11 由 武立之

»  七排·寄赠吕凤鼎先生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周五 27 十二月 2013 - 7:54 由 武立之

本周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本月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统计
论坛共有86位注册会员
最新注册的会员是 巴渝原创文学

我们的会员们总共发布了1115个帖子 在955个主题中
RSS


Yahoo! 
MSN 
AOL 
Netvibes 
Bloglines 


社会化书签

社会化书签 reddit      

在您的社会化书签保存并分享地址


独钓寒江柳子厚

向下

独钓寒江柳子厚 Empty 独钓寒江柳子厚

帖子 由 鴻 逸 周六 30 三月 2013 - 23:39

证明学识渊博的途径有多种,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就足以令人仰视,如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或者知道柳宗元有五种以上的称呼,如柳河东、柳柳州、柳八、柳子厚、柳员外、柳仪曹等。
  1. 柳河东

  最常见的是把柳宗元称做柳河东,他的作品集就叫《柳河东集》。为什么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呢?因为他号称河东人。那么倘若进一步追问河东在什么地方,就会让人头疼不已了,它比柳宗元的“称呼”还难以回答,因为柳宗元这个人是固定的,历史上独此一份,而“河东”的内涵却是变动不居的。“河东”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黄河以东的地区,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它还只包含山西西南部,唐以后则泛指山西全省。有时候,“河东”又指行政区划,比如郡名,汉代在山西夏县附近,东晋在山西永济附近;或者说县名、道名、唐方镇名、宋代路名等。当代读者觉得与古人交流颇为困难,往往在于古人们说话很含混,把太多的内容纠缠在一起,一不留神就会弄错了这些老人家所说的意思。

  “河东”的内容这样复杂,而柳宗元又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所以今天有些专家还在讨论柳宗元究竟是哪个旮旯的人,曾经为河东管辖的那些县市也在使尽浑身解数将柳宗元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让“河东人”失望的是,柳宗元虽然号称河东人,却并非出生于河东,终其一生甚至没有踏上过河东这片土地。当然,对于祖先的这片聚居地,柳宗元还是怀有深厚的情感。当年他的朋友孤独申叔要回河东去侍奉亲人,临别之际,柳宗元写了一篇赠序言,无比感慨地说:河东啊,那就是我的家乡,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可惜先祖搬家了,好几代都没有能够回到那里去住了。听说那里有大河、高山,气势非凡,文士们都要去瞻仰一番。“吾固翘翘褰裳,奋怀旧都,日以滋甚……”

  提到河东,柳宗元或热血沸腾,或无限怅惘;提到柳氏,也会让古代的读书人联想到河东。在当代读者印象中,和“河东”联系颇为紧密的是“河东狮吼”,其中的“河东”还真与柳氏有点关系。香港电影《河东狮吼》中男主角陈季常、女主角柳氏,历史上都实有其人,当然故事与事实有所出入。北宋人陈慥字季常,号龙丘居士,本是贵家子弟,饱读诗书,又有一身好武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抛弃了锦衣玉食而隐居到黄州歧亭。“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与陈季常是老朋友,两人在穷乡僻壤不期而遇,自然欣喜万分,当时夜生活比较单调,两人就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消磨时光。有一次,闲极无聊的苏轼又来找陈季常聊天,两个大男人东扯西拉,竟然从夜晚聊到天明还谈兴未减。陈季常的妻子柳氏实在听不下去了,好比《大话西游》中悟空无法忍受唐僧的唠叨,大吼一声,排遣心中积累一晚上的闷气。陈季常顿时显示出痴呆的模样,苏轼见势不妙,马上落荒而逃,回家后就写了一首诗嘲笑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狮子吼”是佛家之语,据说释迦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说: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意思是佛法无边,威力巨大。陈妻柳氏本是四川人,但因为她姓柳,也仅仅因为她姓柳,柳氏的望族在河东,所以苏东坡称之为“河东狮吼”。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化为一个典故,用来比喻内悍,过去读书人用的那些辞典与参考资料如《书言故事·妇人类》就这样解释:“河东狮子吼,喻人妻悍”。《红楼梦》中薛呆子薛蟠娶了夏金桂,标题是“薛文起悔娶河东吼”。

  柳宗元说柳氏的祖先是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柳下惠其实不姓柳,本来叫展禽,字季,因为他的食邑为柳下,谥号为惠,所以称柳下惠,他的后裔自称柳氏。秦代以来,柳氏聚居河东郡,与薛氏、裴氏号称河东三望族,也就是元稹所说的“柳、薛、裴共称为河东三著姓”。河东望族,在唐朝的势力自然很强大,强大到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地步。柳宗元自己就说过:“人咸言吾宗宜硕大,有积德焉。在高宗朝,并居尚书省22人。”也就是说他的家族曾经灿烂耀眼,光彩夺目,在唐高宗时期,仅尚书省的要员就有22人之多。他的高伯祖柳奭以上,四代都做过宰相,柳奭也是高宗时的宰相。但正是这个任中书令的柳奭,使河东柳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柳奭是王皇后的舅舅,自然坚定不移地站在外甥女这边,支持她与武则天争斗。对于绊脚石,武则天这位女皇从来没有手软。王皇后被杖打一百,断去手足,死后还被斩首。柳奭被贬为象州(今属广西)刺史,后被御史追杀,其他河东柳氏被贬官者、被杀害者、逃跑者无计其数。遭此一劫,河东柳氏元气大伤,柳宗元的曾祖只是沧州清池令,祖父也只做过一任湖州德清令,后来就隐居在江苏吴县。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河东柳氏更是今非昔比了。虽然他家在首都还置有房产,但已经称不上富庶了。在给母亲所写的墓志铭中,柳宗元回忆说,四岁的时候,他住在京城,当时父亲在吴地为官,由于家中没有藏书,母亲(范阳卢氏,标准的大家闺秀)亲自启蒙,教他古赋十四首,他都一一背诵下来了。中年贬到柳州后,在给父亲的老朋友许孟容的书信中,柳宗元讲述了早年生活状况,说他在善和里曾经有过一套旧房子,京城城西有数顷田,里面有果树数百株,都是他的先人亲手栽种的。这些似乎就是他的父亲所留下的遗产。不过,等到柳宗元写这封信的时候,父亲留给他的那套老宅,据他自己说已经三易其主了,真可谓“江河日下”。

  2.柳八

  能够称呼柳宗元为柳八的,应该和他关系比较亲近吧,比如刘禹锡。《全唐诗话》记录过他的一段话:“梦得曰:‘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碑》云:“左餐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韩碑兼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伐叛矣。’”刘禹锡说,柳宗元认为自己的《平淮西雅》比韩愈的《平淮西碑》更好。他用柳八、韩十八来称呼两人,顿时让人对刘禹锡肃然起敬,觉得他与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好比今天你直呼大领导或大文豪的浑名一样。

  当时同道中人似乎有称呼行第的习惯,如王维有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有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白居易有诗《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韦应物有诗《丘夜寄丘二十二员外》等。这就给今天的学生增加了不少难度,曾经见过一道试题问杜二、李十二、韩十八、白二十二、元九、刘二十八、李十六分别是谁?有人说这样的题目太生僻了,其实你尽可以往那些大名人身上猜,如杜甫、李白、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商隐,除了李白与李商隐可能会有所混淆,其他的简直太容易了。

  柳宗元排行第八,不是说他有七个兄弟。他是家中的独子,只有两个姐姐,但他父亲有四个弟弟,给他送来一大堆堂兄弟,如宗直、宗玄、宗一之类,在同族的这些兄弟中,他排行第八。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出来做官的时候,正赶上“安史之乱”大爆发,兵荒马乱的岁月他东奔西走,在基层锻炼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任又一任的县长,直到柳宗元的伯祖柳浑担任了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即宰相级别的领导,柳宗元的父亲才被调回中央任命为殿中侍御史。朝中有人好做官,此诚不为虚言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

  柳镇到任不久,就发挥了柳家刚正不阿的传统。据孔夫子说,柳家的始祖柳下惠也是一位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好干部,因为得罪权贵被多次撤职。后来有人问他既然不受重用与信任,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另觅出路呢?柳下惠长叹一声,回答说,像我这样认真负责的干部,在哪里上班不会得罪人呢?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孟夫子也很感动,他感叹道:柳下惠真让人敬佩!他不以官小而谨小慎微,不以官大而胡作非为,站在大领导身边不自惭形秽,站在乡巴佬旁边不趾高气扬,走到哪里,就把阳光的种子撒在哪里。柳宗元的父亲也是一个播种光明的人。他还在晋州(今山西临汾)做录事参军的时候,武将出身的刺史大人工作作风简单粗暴,蛮不讲理,手下的政府职员往往噤若寒蝉。这次,刺史又要将一名无罪的百姓活活打死,柳镇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拦住棍棒,对刺史大人说:要打他,就先打死我。此位刺史暴跳如雷,使劲咆哮,掀翻了办公桌,捶断了办公椅,也没有将柳镇吓退。事情过后,正如大家猜想的那样,柳镇很快被调离了这个工作岗位,去担任最低级的文职官员——长安县主簿。

  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但他老人家的脾气没有丝毫的收敛。当时 陕虢观察使卢岳的妻子想独自霸占遗产,地球人都知道身后有宰相窦参撑腰,一件简单的遗产纠纷案,水深得发绿。但柳镇无所畏惧,秉公处理,让卢岳的妻子掩面而去,让权相窦参颜面丢尽。所以仅仅一年之后,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柳镇就被赶出了中央政府机关,发配到三峡的夔州做他的司马去了。此时柳宗元已经十六、七岁了,正是叛逆的年纪,也是崇拜英雄的年纪,他把伟大的父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百里之外的蓝田县城,再往前行就是茫茫大山了。父子俩默默无语,依依而别,最后父亲拍着柳宗元的肩膀说:小伙子,坚强些,委屈是暂时的,好男儿不要相信眼泪,你看我的眼睛就没有眼泪(原话是“吾目无涕”),你不要做儿女之状眼泪汪汪。在晶莹的泪光中,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踽踽而行,慢慢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之中。父亲高大的形象,从此矗立在柳宗元心中。后来,柳宗元义不容辞、不计艰险地投入到改革的潮流中,选择一条崎岖的人生之路,应该说同他这样的父亲有些关系。

刚强的父亲总会给他的子弟带来一些出乎意料的麻烦。柳宗元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天下,当时他写了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大受好评。柳宗元死后,他的朋友刘禹锡在为他文集写序言时也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这样一位有“奇名”的学生,一度居然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唐代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要么是政府学馆的“生徒”,要么是乡里保荐、州县甄选的“乡贡”,如同我们今天报考研究生的,要么是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要么是工作两年以上的大专生,一般人是不允许参加考试的。柳宗元十七岁了,几次申请乡里保荐,但没有人敢搭理他,因为窦参还权势滔天,他的父亲柳镇还在夔州做小小司马。看来,封建社会真不是一般的黑暗,这样优秀的学生连考试机会都没有。直到窦参倒台被处死,柳镇复位,柳宗元这位大好青年才顺利取得“乡贡”资格。这一年,柳宗元已经二十岁了,三年的花样年华就这样“蹉跎”了。

  贞元九年(793)春天,柳宗元一举中的,随即参加了及第后的狂欢节目,如到曲江池宴游,到大雁塔题名。人逢喜事不仅精神爽,而且还分外幽默风趣。题名大雁塔的时候,还要写上郡望,写到辛南容时,此人刚好不在身边,柳宗元张口答到:东海人。旁边人感到奇怪,问他何以得知?柳宗元说,东海才有开阔的胸襟,才无所不容。过了一会儿,辛南容赶来,说起他的郡望,竟然果真是渤海人。

  一同登第的还有刘禹锡等二十二人,其中有些官家子弟,所有引起了外界的一些猜测,皇帝也表示要亲自关注这件事情。后来调查到柳宗元时,德宗皇帝发话了,说柳镇的儿子肯定没有问题,柳镇这个人我太了解了,他不可能徇私情的。有皇帝做出这样的评价,想必柳镇死也会瞑目了。这年五月,柳镇就在幸福中去世了,春风得意的柳宗元马上收拾行装,回家守丧去了。

  三年后,柳宗元正式开始了他的人生,第一次做官,出任秘书省的校书郎;第一次结婚,完成了十三岁时就订下的那门娃娃亲,将礼部郎中杨凭的女儿娶进门来。二年后,他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这种考试不是每年都举行的,而且录取人数少得可怜,只有寥寥三、五名而已,但柳宗元又是一举通过。这几年他的生活太顺利了,顺利得让人揪心。

  这是一次升职考试。柳宗元随即被任命为集贤书院正字,新官职与校书郎的性质比较接近,都是管理朝廷的图书,这一期间他接触了不少秘笈珍本,为此后走向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年青的柳宗元志存高远,从来不以舞文弄墨的文人自居,也没有想到过文学家,但冥冥中自有定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过,此时的柳宗元还做着政治家的梦想,他积极联络朝廷官员,经常同热血青年来往,甚至组建了一个进步的社交团体,成员如刘禹锡、韩泰、吕温、崔群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改革的中坚。

  同时,热情四溢的柳宗元还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当时的名流陆贽、阳城(此人曾遭到韩愈的冷嘲热讽,说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殊不知此位老兄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九年不飞,一飞冲天)遭到奸佞的迫害,太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四处请愿,闹得沸沸扬扬、鸡飞狗跳。柳宗元不仅口头上表示坚决支持,还付诸行动,亲自给热血的太学生写信,称赞他们是为正义而奋斗,是当之无愧的先锋与表率,“奋志厉义,出乎千百之表”,“服圣人之遗教,居天子之太学,可无愧也”(《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后来他又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对请愿风潮中的核心人物阳城表达滔滔不绝的敬佩之情。历史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来支持学生运动的朝廷官员,大多数正义感强,具有良知,但政治上往往显得幼稚,未必会在史册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3.柳司马

  提到柳宗元,永州人士至今还愤懑不平:柳宗元在柳州只呆了四年,至今人们还称他为“柳柳州”;而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多长时间?是整整十年,柳宗元一生中的五分之一还多,他成熟后的三分之一还多,但从来没有人称他为“柳永州”。永州人自己怎么称呼柳宗元呢?官方的、正式的场合似乎是柳子厚,如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永州知府柳拱辰在华严岩州学东侧建立“柳子厚祠堂”并作有《柳子厚祠堂记》;非官方的场合,似乎称之为柳先生、柳司马,如南宋谪居永州的翰林学士汪藻作有《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扩修重修柳司马庙,并有《重修柳司马先生庙记》碑刻。

称柳宗元为柳先生,这是肯定柳宗元对永州文化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自柳宗元来到永州,南方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真心实意地向他请教文学创作上的一些问题。称柳宗元为柳司马,则是因为柳宗元此时的官职就是司马,在著名的“八司马事件”中,他被贬谪到永州。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正字调为蓝田县尉,这只是“下派锻炼”而已,预示着他将有光辉灿烂的前程。果不其然,两年后他就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见习御史。刚刚三十出头的柳宗元坐在这个位置上,红光满面,志得意满,除了档案工资比正式御史少那么一点,职权一丁点儿都不打折扣。看着同一办公室的、比他大上六岁的韩愈(这是两位大文豪惟一在一块儿坐班的岁月),柳宗元想着自己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越这帮老家伙。这时的柳宗元是有资本“嚣张”的,朝廷新贵时为东宫太子侍读的王叔文及大臣韦执谊都很欣赏他,前途看涨,不可限量。对不在同一壕沟的韩愈,柳宗元没有太在意,甚至可能不以为然。后来韩愈丢掉了御史的职位,一直以为是这后生撺掇的,心中颇有些不平静。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六日,做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李诵终于盼来了即位的这一天,改革运动正式拉开序幕。王叔文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加户部侍郎,王伾为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柳宗元一日千里,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形成了“二王刘柳”的权利核心,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封建社会的改革者,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往往还会臭名昭著。扳着手指头从商鞅数到张居正,没有一个不是身上污水横流。想想道理很简单,改革不就是把满脑肥肠者手中的大蛋糕拿出来,分一点给那些瘦骨嶙峋的老实人吗?但满脑肥肠者又岂是好相与的,伸出胖手指捻死个把人就象捻死个蚂蚁那样简单。

  虎口夺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二王刘柳”本来势单力薄,凭着一腔热血在折腾,惟一的后台老板顺宗皇帝在即位前已经得了中风之症,不能手舞菜刀,亲自上阵。他的龙椅还没有坐稳,在反对派的力挺之下,太子李纯顺利“监国”,六个月后顺宗干脆被人从龙椅上扯了下来,让太子(宪宗)坐了上去。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顿时烟消云散,反攻倒算象钱塘潮一样将猝不及防的“二王刘柳”卷了下去,喧哗与骚动之后是死一般的沉寂。事情过了很久后,经受了不少折磨的柳宗元回顾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摇头叹息说,社会太复杂了,仅凭良好的愿望办不好事情,这是血的教训。柳宗元死后,韩愈总结他的一生,说道:“(柳宗元)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言下之意是人年轻的时候就是容易激动,柳宗元就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不朽的功名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不知道要保持“含蓄”,应该循序渐进,结果吃了大亏,可惜啊!

  是年八月五日,宪宗即位,六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杀),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很知趣地及时死掉了,免得劳累别人)。团结在“二王”周围的这帮改革家,除守丧回家的李景俭和出使吐蕃的吕温外,纷纷南窜,八个人先是被一律被贬为偏远地方的刺史,但朝廷那些官僚们认为对于这些离经叛道者处罚太轻,后来又都改贬为偏远地方的司马,如柳宗元是永州司马,刘禹锡是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韦执谊为崖州(今海南琼山)司马,、凌准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司马,程异为郴州(今湖南郴县)司马等,人称“八司马事件”。

  一个正直的青年,正满腔热情从事着旷古少有的改革事业,忽然那么一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人从国家权力中心撵了出来,要到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小山沟去“劳动改造”。从一个人人敬畏的政府高级官员,一夜之间,成为人人喊打的奸佞之徒、霄小之辈,这样的打击搁在外国电影里不说会引发精神失常,至少也会导致心理障碍。我们国人的神经向来超级强悍,什么样的打击都能经受,而且往往还能从打击中崛起。柳宗元死后,他的“笔友”或“文字之交”韩愈,即古文创作上的同志,在墓志铭(刘禹锡盛情邀请他写的)中感叹道:磨难才能成就优秀的作家。柳宗元的好文章都是到了永州以后才写出来的。没有磨难,柳宗元或许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有了磨难,柳宗元在文学史耀眼夺目。那么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有价值,还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文学家有价值?作为文学家的韩愈,看好后者。

带着六十七岁的母亲、不到十岁的女儿,还有他的族弟宗直、舅父的儿子卢遵,三十三岁的柳宗元黯然来到永州。一大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寄居在龙兴寺。当时的永州,极为荒僻,那情形我们现在都不太好意思提起。柳宗元在写给朝廷要员的信中说,那地方一眼望去都是害虫,野外是蝮虺、大蜂,水边又是射工、沙虱子之类,一不留神还会长疮。在首都长大的贵族后裔,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条件艰苦,他的母亲、女儿纷纷撒手人寰。柳宗元的健康也急剧恶化,“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寄许京兆孟容书》)。据说这些疾病中外有脚气,内有痞病,尤其以痞病最为厉害。痞病的症状是脾脏肿大,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体虚弱到惨不忍睹的程度。老天爷还真与他过不去,在永州的前五年,四次遭受火灾,每次柳宗元都是打着赤脚逃出来,家里烧得只剩下黑糊糊的墙壁。

  更大的问题还是精神恍惚。到永州很长一段时间了,柳宗元还没有缓过气来。一听到人大声说话,他就心跳加速,脸色发白,腿打哆嗦,“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怖,抚心按胆,不能自止”(《与杨京兆凭书》)。他四处给各级领导人如严砺、严绶、赵宗儒、李吉甫等写信,结果是石沉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柳宗元感到很委屈,曾经悉心关怀他的慈祥老人都不听自己解释,自己这过的算是什么日子?“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索,处则若关桎梏,彳亍而无所趋,拳拘而不能肆”(《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更要命的是,他的妻子——杨凭的那位女儿,腿有残疾不说,还不能生育。前面提到的柳宗元那位死去的女儿,也是非婚生子,可能是小妾所生。成婚三年后,他的妻子就死了,那时他正忙于改革,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如今贬到永州,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时间,他准备好好解决个人问题,却赫然发现这个问题竟然无法解决:他现在是待罪之身,有权势、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谁愿意沾惹这样的人?而那些本地土族,身为贵族后裔的柳宗元自己又瞧不上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柳宗元眼看着日子一天天从手指缝里溜走,而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放鸭子呢,心里真是焦急万分。这一时期在写给京城老朋友的那些书信中,他大倒苦水时谈的往往就是这个头疼的问题。

  这委屈积累起来,越来越多,最后转化为愤怒,愤怒出诗人,他终于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罴说》等如匕首、如投枪、如刀刺的寓言。而《宋清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包括有些隐晦或裸露的《河间传》,则是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他把自己的郁闷寄寓在山水之中,写出了名垂千古的“永州八记”,这八篇文章,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从此一种新的文体——山水游记崛起了。

 

  4.柳柳州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接到诏书奔赴长安,离开了生活十年之久的永州。十年来,并不是没有人惦记他们,其间也曾有过大赦天下,但都遗忘了这个角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唐宪宗对这拨人难以释怀,未解心头之恨。元和九年,对革新者有所好感的一帮人如韦贯之、裴度、崔群等占据要职,同时当年提到改革日程的那些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们五司马(其中两人死去,一人提前上调)被召回首都。返回京城的柳宗元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突然,已经绝望的他体验到异世为人的感觉,看看这首《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只因为心情好,马路边的花儿也觉得灿烂。可惜这种欣喜没有维持多久,在长安逗留不到一个月,他们又被出放为偏远地方的刺史。官职虽然提升了,但地头更偏远了,实际上还是一种惩罚。柳子在柳州,韩泰在漳州(今福建龙海县西),韩晔在汀州(今福建长汀),陈谏在封州(今广东封川),刘禹锡在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再也经不起颠簸,柳宗元主动请缨,打算将自己的位置同刘禹锡调换。朝廷大发慈悲,后来将刘禹锡改为连州刺史,没有把柳宗元发配到贵州,不过柳宗元这种毫不利己、为朋友敢于牺牲的精神,让韩愈大为感动。在柳宗元的墓志铭中,韩愈反复强调说,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关键时刻能把你顶上来、不让你沉下去的那种人。

柳宗元一行又离开京城了。这条路是他们一个月前进京的路,更是十一年前他们贬谪远行的路。满怀期望而来,又要黯然离开。衡阳分别的时候,他写给了刘禹锡一首诗,饱含悲愤与绝望: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州虽然偏远,但柳宗元毕竟成了一方父母官,他不再是永州时编外人员,闲得只有去靠爬山来消磨时间。孔夫子说,治理方圆五六十或六七十的地方,都要象治理一个大国家一样尽心尽职,何况柳州下辖五县,有一、两千户人。柳宗元忙碌了起来。不能在朝廷中央大展宏图,在地方上小试牛刀总是可以的。他在柳州最大的改革成果是释放了许多奴婢,《新唐书·柳宗元传》说:“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赊,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针,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佣,视值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这段话引起了许多人的误解,他们以为柳宗元走在历史的前列,不满阶级剥削与压迫,对蓄奴的现象“非常痛恨”(孙昌武《柳宗元传论》),或“对奴婢制度怀着强烈的愤恨”(顾易生〈柳宗元〉),所以成为奴婢解放者。这是一种误解,唐代的奴婢或者是家传的,或者是战俘,或者是罪犯,当然还有被拐卖的与抵押债务的。前面的三种,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柳宗元家中都有一些家传的奴婢,他所释放的,是作为债务抵押的那种,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当然,这对打击高利贷者、保护穷苦老百姓都有很明显的效果。

  在柳州辛勤工作四年,操劳过度的柳宗元就病死了。据说死后极其凄凉,作为市长,连一口棺木都置办不起,还是上级领导桂管观察使裴行立给孤儿寡妇筹措了丧葬费用。杨氏死后,柳宗元虽然没有再正式娶妻子,但还是有不少生活伴侣,如卜居愚溪前后伴随身边的雷五之姨、生育双胞胎二女及周六兄弟的吕氏等,这些可敬的女子给他留下了血脉,刘禹锡主动承担了抚养柳永的儿子的责任,还邀请最有名的“写手”韩愈给柳宗元写墓志铭。

  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里说,柳宗元死后成神,当地人建祠堂来祭奠他。当时有个酒鬼在那里出言不逊,结果柳神仙夺去了他的性命。看来,韩子还是不太理解柳子。柳子治理柳州,主要是凭借他那颗仁爱宽厚之心,当时有人犯了错误,他总是轻声细语反复劝说,不忍心处以刑罚,又怎么为了自己的那点威严置人于死地呢?《青琐高议》记载说,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说他们的太守不是胆怯,而是真心爱护他们,所以不要随便去打官司。民歌传唱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柳子虽然走了,但他灵魂还在,看看柳州柳江旁的柳树,我们就知道了。
鴻 逸
鴻 逸

年龄 : 40
地点 : 甘肃武威
帖子数 : 8
注册日期 : 13-03-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